楚天都市报整版报道 姚柳速记团队518字“超音速”

/楚天都市报整版报道 姚柳速记团队518字“超音速”

楚天都市报整版报道 姚柳速记团队518字“超音速”

1212

2014年5月8日楚天都市报整版报道 武汉姚柳速记团队“速录师 用指尖追赶声音”

楚天都市报电子版链接:http://szw.cnhubei.com/html/ctdsbfk/20140528/ctdsbfk2353273.html

楚天都市报副刊讯 本报记者 束继泉 湖北日报大学生记者团许佳通讯员宗辰杨开妮

在央视举行的全国电脑速记大赛中,姚柳以每分钟518字的速度获得季军。这个速度,相当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持人语速的两倍多,离国内最顶尖的速录高手,仅10字之隔。

一天实录9万多字

腰身挺直,双眼平视,手指翻飞处,键盘噼里啪啦响个不停,一个个文字蹦蹦跳跳出现在电脑屏幕上。
5月24日,第五届全国深度报道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会议中心举行。台上麦克风里传来的声音,被28岁的速录师陈雯同步变成文字。
一天的会议结束,她一共敲出9万多字。稍作整理后,陈雯将其打印成一摞厚厚的文稿,交给主办方,“这只是初稿,回去仔细勘误后,再整理成正式文档。”
陈雯靠的不是语音翻译软件,而是腿上那个神秘的“黑匣子”,以及过硬的基本功。
与电脑相连的“黑匣子”,其实是一台价值3000多元的速录机。它的外观像一个缩微型的键盘,24个键分上中下三排。与普通的键盘不同,“黑匣子”需要操控者双手同时敲击,每完成一次击键至少蹦出两个字,甚至可以蹦出一串文字或一个句子,一次最多能打出30个字。

武汉速录师不足200人

速录师也叫速记员。在武汉,像陈雯一样的速录师不足200人。
陈雯入行快5年了。当初和她一起学习培训的有好几百人,中途不断有人退出,现在还在做速录师的不过两三人。
陈雯的老师姚柳介绍,速录师大部分是年轻女性,要求形象气质佳,身体素质好,文字功底强,听辨能力强,还要特别能吃苦。速录师工作强度大,有时一天要坐八九个小时,有时还要随合作方出差,飞来飞去十分辛苦。
姚柳入行纯属偶然。她大学学的是新闻,理想是当一名记者,2003年读书时结识了一名速录师,于是买了教材和速录机自学,哪知一学就上了瘾。
为了开拓市场,让大家逐步认识速录行业,姚柳最初免费给一些企事业单位做速录。“次数多了,人家也看到了速录的好处,于是就开始付费。”姚柳说,找到出路后,她才敢正儿八经带徒弟,陈雯便是她的得意弟子之一。
按照业内标准,优秀的速录师每分钟录入的字数要达到220个字,准确率达95%以上。没有两三年的训练,达不到这个水平。

最怕领导讲方言

用指尖追赶声音,速录师拼的是速度,但又不仅仅是速度。
武汉姚柳速记团队28岁的速录师杨雪入行4年。参加速录活动前两天,速录师需要拿到会议议程,上网搜集、研究每一名拟发言嘉宾的资料,并根据他们所从事的工作、研究的领域,找到发言中可能提及的生僻字或专业术语,提前输入速录机的词库中。
领导或嘉宾即兴发言时,对于他们的口误、重复啰嗦的话语等,必须同步纠正,以最佳方式呈现。有些晦涩难懂的方言,也考验速录师的语言辨别功底。
杨雪说,最大的挑战来自现场直播。
现场直播大致分三种:大型电视直播节目配字幕,领导或嘉宾网络在线访谈,会议现场进行大屏幕同步“翻译”。姚柳说,最难的是第三种,要求速录师有很强的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。
会议现场直播劳动强度大,要求非常高,尤其是领导的讲话,同步出现在大屏幕上供与会者参考,是不允许出现明显差错的。

每分钟518字“超音速”

速录师工作时,要注意很多细节。工作开始前两小时内不能喝水,连续的速记中,根本不可能有时间上厕所。手机不能开机,以免来电时思绪受到干扰。
速录师身处复杂的会场环境中,必须学到“在闹市中读书”的本事。她们的训练也别出心裁,有时会在嘈杂的大街上听录音,有时会在颠簸的船上击键盘,有时还会蒙上眼睛盲打。
被誉为“美女速录师”的姚柳虽然只有32岁,但属于为数不多的特级速录师。2006年,在央视举行的全国电脑速记大赛中,姚柳以每分钟518字的速度获得季军。这个速度,相当于新闻联播主持人语速的两倍多,离国内最顶尖的速录高手,仅10字之隔。
姚柳毫不隐讳地说,她团队中的成员每天出场费一般2000元,她的价钱则翻番。
由于速录劳动强度太大,每工作两天便调休一天。此外,还要挤出时间参加拓展训练、进行业务学习等。
尽管收入高,但很多人不愿吃这份苦。姚柳担忧地说,目前全国的职业速录师不到万人,而且多集中在北上广深,明显供不应求。

2017-12-25T12:59:59+00:0012月 9th, 2017|